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如何正确校准发酵过程pH电极?

如何正确校准发酵过程pH电极?

 更新时间:2025-11-22 点击量:50
 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,pH是影响菌体生长、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参数。而发酵过程pH电极作为在线监测的“眼睛”,其准确性直接决定工艺控制质量。由于发酵环境高温、高压、高蛋白、易染菌,电极易发生漂移、污染或老化,因此规范校准至关重要。
 
  一、校准前准备
 
  选择标准缓冲液:通常采用两点校准,推荐pH 4.01(邻苯二甲酸氢钾)、7.00(磷酸盐)或10.01(碳酸盐),根据发酵工艺范围选择(如细菌发酵常用6–8,选4.01和7.00);
 
  电极状态检查:确认电解液充足(液态型)、膜面清洁无蛋白附着,若污染可用0.1M HCl或专用清洗液浸泡;
 
  温度补偿:确保缓冲液与电极温度一致,或启用自动温度补偿(ATC)功能。

 


 
  二、校准操作步骤
 
  冲洗电极:用去离子水冲洗,吸干(勿擦拭);
 
  第一点校准(如pH 7.00):将电极浸入缓冲液,待读数稳定后确认;
 
  第二点校准(如pH 4.01):再次冲洗后浸入第二缓冲液,完成斜率校准;
 
  验证斜率与零点:合格电极斜率应在95%–105%(25℃),零点偏移<±30 mV。
 
  三、发酵场景特殊注意事项
 
  灭菌后校准:若电极经121℃SIP灭菌,建议在冷却后重新校准,因高温可能引起暂时性漂移;
 
  在线校准可行性:部分发酵罐配备旁路校准杯,可在不停罐情况下校准,但需确保无菌操作;
 
  避免频繁拆卸:反复拆装易破坏密封,增加染菌风险,建议使用带快装接口(如Tri-Clamp)的卫生型电极。
 
  四、校准频率建议
 
  实验室小试:每次实验前校准;
 
  中试或生产:每批次前校准,长周期发酵(>7天)建议中途验证一次。
 
  正确校准不仅是技术动作,更是GMP数据完整性要求。通过规范流程、记录校准数据(含缓冲液批号、斜率、操作人),可确保pH监测真实可信,为发酵工艺提供可靠依据。
技术支持:制药网   sitemap.xml   管理登陆
©2025 版权所有 上海博取仪器有限公司   www.eit-sh.com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08017338号-26